中国果品流通协会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陕西洛川,这片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证的苹果“黄金产地”,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历经七十余载耕耘,实现了从引种拓荒到53万亩现代化果园的产业跃迁。其辉煌成就源于系统性的品牌建设实践:通过建立质量安全体系、运用智能分选线与强大冷链,筑牢品质根基;推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模式,强化地理标志保护与授权管理,形成强大的品牌矩阵;积极拓展多元市场,线上线下并举,构建覆盖大中城市并成功进军海外市场;创作文化作品,加快农旅融合,借力高端展会、主流媒体及社交媒体矩阵进行立体化传播推广。多年探索实践,洛川凭借先天禀赋的品质基因与后天锻造的品牌韧性走出了 一条“自然优势+系统运营”的特色发展之路,生动诠释了品牌强农的巨大生命力和富民带动力。
一、发展历程与产业积淀
洛川地处陕西省中部,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为洛川苹果的卓越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1947年,洛川成功引种苹果树,此后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洛川苹果不仅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更成功走向世界,品质赢得国际广泛认可。
随着品牌声名鹊起,洛川县将苹果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通过政策引领与资金投入,助推产业迈向现代化与品牌化。近年来,洛川县更是以打造“中国第一、世界知名” 苹果品牌为目标,持续加大洛川苹果品牌建设力度。七十余年间,洛川苹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蜕变,成为陕西省一张亮丽的名片。
如今,全县64万亩耕地中,苹果种植面积达53万亩,农民人均3.3亩,2024年底,洛川苹果总产量112万吨,鲜果收入80亿元,总产值达150亿元,全县农民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的家庭占到总户数的89%,人均苹果纯收入达19644元。
图1:枝头上的洛川苹果
二、重点举措与发展成效
(一)机构+标准双驱动:构筑品质护城河
洛川县专门成立农产品(苹果)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苹果产业研发中心、苹果营销服务中心等机构,对苹果产业全程进行质量安全管控,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使用制度,狠抓果品质量安全。2021年,修订完善《延安 洛川苹果技术规范汇编》,形成《洛川苹果标准综合体》,并编印《黄土高原旱作节水矮化密植果园技术手册》,使果用物资投入品、生产技术、加工、贮藏及运输等环节有标可依,并在全县推广实施,进一步规范果业生产经营行为。
洛川县依托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全链提升品质。在种植端,53万亩苹果基地均通过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可,采取规范化种植;在品控环节,每一颗苹果都有“身份证”,实现产品高效溯源;在贮藏环节,鲜果贮藏能力达65万吨,是延安乃至陕西省的苹果贮藏集散地;在分选环节,38条高端智能选果线每小时选果能力达240吨,不断夯实苹果品质,为品牌打造奠定坚实基础。
(二)保护+培育双轨制:构建品牌共生圈
在区域品牌管理上,洛川县全面推行洛川苹果品牌授权管理,制定《洛川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使用管理办法》和《洛川苹果电商经营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洛川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包装物料、网页、宣传视频上的使用。严厉打击县域内包装市场及苹果销售市场违规使用洛川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及洛川苹果产地标识不清或印制外产地标识包装物的行为。积极对接线上销售平台,实行洛川苹果授权准入,查处非产地、非授权的线上假冒销售行为,不断净化网络营销环境。
在企业品牌培育上,洛川县坚持“以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支撑、合作社为纽带、营销大户和经纪人员为基础”的思路,通过以奖代补、项目支持等政策,对企业选果线、冷藏车购置,冷气库和直销窗口建设等重点环节给予扶持。指导企业、合作社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树立特色鲜明的个体品牌形象。目前全县注册青怡、王掌柜、顶端、延刚等企业品牌91个,全县涉果企业、合作社共426家。引进4.0智能选果线40条,每小时选果能力200吨以上,苹果贮藏能力达到68万吨,占总产量的70%以上。
图2:洛川苹果智能分选
(三)线下+线上双网织:激活渠道新势能
从2010年开始,洛川县每年投入200万元强化品牌营销,鼓励支持营销企业、合作社建立终端销售渠道,拓展品牌市场份额。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建成洛川苹果直销窗口143个、批发门店42个。与华润万家、永辉超市等国内800余家大型超市实现合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支持龙头企业与广东南粤、上海叶臣、盒马鲜生等大型渠道商建立苹果订单销售合作模式,平均每年订单销售25万吨以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远销意大利、澳大利亚、肯尼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线上推行“互联网+洛川苹果”模式,建成各类网店、微店8500余家,培育销售额千万元以上电商企业32家。2024年网上销售14.36万吨,销售额突破20亿元。
(四)文化+活动双赋能,提升品牌知名度
在品牌文化建设方面,洛川县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成立了8个洛川苹果文化研究协会,拍摄了《蹩鼓小子》等3部苹果科教文化电影,编辑出版了《金土地红苹果》等10余部苹果文化书籍,实现苹果文化进校园,开发出以苹果为主题的树皮、剪纸、麻绣等民间艺术品。建成了洛川苹果博览馆,“中国苹果第一村”,“中国苹果大观园”。打造了5个苹果创意园区和采摘长廊,让果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多渠道提升果农增收空间,2024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
图3:中国洛川苹果博览馆
在活动推介方面,洛川采取“开门办节会”与“走出去推介”相结合的方式,先后成功举办了十七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2015年以来,坚持采取县、镇、企三级组织外出举办或参与的形式,年均累计开展宣传活动45场次以上。同时,积极争取在中央频道、陕西卫视、腾讯视频等平台广泛宣传,在省内地铁、客运站、高速路口等场所设立广告牌,通过微博、抖音、快手等网络社交媒体,打造“消费助农”社会话题,开展果品助农促销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
三、品牌荣誉
2008年洛川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2009年获得陕西省著名商标,2010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通过品牌嫁接的形式,洛川苹果先后取得了北京奥运会专供、上海世博会专供、中国女排专供等30多项重大冠名权,累计荣获部省级大奖280多个。2019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并被纳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0年洛川苹果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和好感度位居中国区域品牌前10位。2022年入选年度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观察手札:
洛川苹果的品牌建设实践中,“借势大事件”与“深耕文化”是两大鲜明特色,共同推动着品牌持续攀升。
“与大事件同行”的品牌跃升术让洛川苹果深谙 “借势而为”的传播之道:从1990年亚运会专用果,到航天员指定食品,三十余年间借力重大赛事、会议的高端背书,将“品质优势” 转化为 “品牌势能”。同时,洛川苹果通过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设立苹果文化研究会,联动在外洛川人形成“民间宣传队”,并以苹果博览馆、文化书籍、农旅融合为载体,让“洛川苹果” 超越农产品范畴,成为承载黄土文化、农耕智慧的符号,这种产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让品牌既有“硬度”更有“温度”。
微信号|中国果品流通协会
信息部|010-66095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