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果品流通协会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库尔勒香梨,这颗扎根孔雀河畔的“世界梨后”,正以标准化、数字化、产业化、品牌化实现品牌跃迁。作为全国首个果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库尔勒香梨曾历经品牌侵权困境,通过十年品牌重塑战略又再次确立核心标识,并在90万亩种植基地上,突破年产值50亿元,带动30万从业者,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更引人瞩目的是其创新实践:通过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保障品质,以数字科技驱动产业升级;建立四级联动机制提升品牌效益,以精准品牌营销加强品牌曝光;通过严打侵权构筑品牌护城河。当库尔勒香梨连续七年蝉联中国梨类品牌价值榜首,其探索之路已成为地标品牌升级的经典范式。
一、发展历程与产业积淀
库尔勒香梨主产于新疆库尔勒市孔雀河畔,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作为库尔勒“母亲河”,孔雀河两岸土壤肥沃、光热条件优越,成为天然的梨产区。改革开放后,库尔勒梨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建成近60万亩种植基地。
早在1996年,库尔勒香梨就被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6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随着品牌知名度提升,各地假冒品牌以及商标侵权使用频发。为扭转不利局面,库尔勒市自2012年起实施品牌重塑战略,强化地理标志标准化管理,并确立“孔雀河畔”为唯一主推企业品牌。历经十年发展,库尔勒香梨已成为地标品牌升级的经典案例。
如今,全疆梨种植面积超90万亩,年产值突破50亿元,占地方农业总产值35%。通过“协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30余万从业者,助力10万农村人口户均年增收1.2万元,实现3000余户脱贫,成为乡村振兴与三产融合典范,驱动库尔勒向“半城梨花半城水”的绿色生态城市转变,成功构建“经济增效、社会受益、生态优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二、重点举措与发展成效
(一)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筑牢品牌根基
制定“地理标志产品库尔勒香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等39项,2023年发布的《库尔勒香梨地理标志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从苗木培育、品种筛选、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采摘、冷藏保鲜、包装、深加工等方面实施标准化建设。同时加强技术服务和监督管理,推行质量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常态化开展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监督抽检。建成香梨标准化基地10万亩,认证绿色有机梨园面积6.68万亩,注册出境水果梨园4.02万亩。
图1:库尔勒香梨
(二)强化数字科技赋能,激活品牌生态
搭建“库尔勒香梨产业数智大脑”平台,提升香梨产业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水平。依托自动化智能模型,对气象、土壤、虫情、投入品、质量追溯等进行实时预警与监测,准确记录香梨的生长过程和生产环境,实现香梨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可追溯、可查询。该系统还推出果树认养模式,消费者可选择认养一棵或多棵果树,享受从种植到收获的全程体验。与此同时,平台建立了产供销一体化互动信息体系,形成一张库尔勒香梨全国数据网,覆盖96.7万亩种植区,精准指导梨农、梨企错峰销售,溢价空间提升30%,提升香梨产业发展效益。
图2:库尔勒香梨产业数智大脑
(三)健全链长制协同机制,驱动品牌增效
出台《自治州库尔勒香梨产业链实施方案(2023—2025年)》,由2名厅级领导担任“链长”,建立州、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和乡镇主要领导负责制,全面实施库尔勒香梨提质增效工程。目前,已形成环塔里木盆地千万亩特色林果基地集储藏保鲜、包装、物流为一体的集散中心,带动辐射香梨产业从业人数20余万人,贮藏保鲜容量达65万吨。产业链延伸方面,已开发香梨膏、梨酒、冻干片等20余种深加工产品;建成香梨主题生态园,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废弃果木循环利用项目年处理3万吨枝条,生产1000万支食用菌棒,形成“林果—菌棒—有机肥”生态闭环,带动就业800人。
(四)拓展立体化营销矩阵,扩大品牌声量
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渠道网络。线下覆盖全国300余个城市,设立295个直销网点,与盒马鲜生、大润发等建立稳定合作;建立杭州、成都等前置仓,缩短运输时间,保障“落地碎”香梨的鲜度,损耗率降至8%。线上通过抖音旗舰店、拼多多直播等渠道实现单场销售额破百万,2024年嘉年华直播活动20分钟售出1万单。
为强化终端消费者对“库尔勒香梨”的品牌认知,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与盒马鲜生等渠道商签订协议,保障“库尔勒香梨”的品牌名称与品牌形象在终端露出,大幅提高原产地品牌信息辨识度。
图3:“库尔勒香梨”品牌名称与品牌形象在销售终端露出
渠道营销外,库尔勒香借助展会推介、节庆活动、文旅体验等持续提升品牌知名度。2024年,库尔勒香梨积极参加亚欧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交会、上海亚果会等国际、国内各项展销对接会和交易会,举办以“‘香’约梨城 喜庆丰收”为主题的2024香梨嘉年华直播活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全网直播。同时,以“梨”为“媒”,建成库尔勒香梨展示馆,推出香梨文化系列产品,广办梨园、梨花、香梨节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培育了一批集林果休闲、农业观光、采摘体验、赏花品果为一体的旅游新业态,以香梨文化提升文旅品味。借力“一带一路”节点区位优势,通过国际果蔬展(如亚洲水果展)拓展东南亚、中东市场,出口量年均增长15%。
(五)构筑地理标志防护网,捍卫品牌价值
巴州库尔勒香梨协会积极开展法律保护、自我保护和经营保护,严打假冒伪劣、套牌贴牌等侵权行为,优化品牌市场环境。持续深化兵地知识产权交流合作,建立协同保护机制。推动库尔勒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河北、河南等签署跨区域协同保护协议,打造“库尔勒香梨”跨区域保护长效机制。自2016年起,协会联合库尔勒市政府赴河北、上海、广州等全国多地开展维权执法,有力捍卫品牌公信力。此外,通过实施“双标双码”管理(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标志,准印证+使用证),引导商户查看授权证书、保存进货凭证,通过合法、正规渠道进货。积极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强化“库尔勒香梨”品牌引领作用,提升产品竞争力。结合“中国—中亚知识产权合作论坛”宣传推介与“库尔勒香梨”品牌保护座谈会等,提高品牌辨识度。
图4:巴州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库尔勒香梨”品牌保护座谈会
三、品牌价值与品牌荣誉
2025年,“库尔勒香梨”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43.97亿元,位列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第二位、梨类品牌第一位。
1924年,库尔勒香梨在法国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银奖,被誉为“世界梨后”,1999年,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96年,库尔勒香梨成为中国第一个果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入选“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0年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2024年,库尔勒香梨入选全国“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孔雀河畔”品牌获得香港优质“正”印认证。自2018年首次上榜“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榜”以来,库尔勒香梨品牌价值连年攀升,始终稳居全国果品品牌第二位,连续七年蝉联梨类品牌价值榜首,成为新疆林果业标杆。
观察手札:
库尔勒香梨在品牌实践中探索出诸多高效益举措:
一是触及C端消费群体的营销路径。库尔勒香梨通过大量资金投入,保障其品牌名称与形象在渠道终端露出,避免原产地地标品牌“被贴牌”而弱化品牌辨识度,走完品牌传播“最后一公里”,大幅提高品牌知名度。
二是构建品牌立体保护机制,创建“法律+经营+技术”三维保护:建立协同保护机制打破地域壁垒,“双标双码”(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标志、准印证+使用证)维护品牌形象,打造保护示范区夯实品牌基础。主动出击的维权模式,为区域品牌应对侵权提供了可参考解决方案。
微信号|中国果品流通协会
信息部|010-66095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