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消暑水果天花板,吃瓜我只吃——
最新动态
中国消暑水果天花板,吃瓜我只吃——
2025-05-077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图片

夏天快要到了,如果要将中国人的夏天记忆声音化,那么全国卷的标准答案里肯定有这几个声音——咚咚咔嚓沙沙

每一个爱吃的中国人,似乎都掌握了一门听风辨物的秘技,只要用手指轻叩瓜皮,就可以挑出一个绝世好瓜。
刀尖划过,清甜的气息裹着脆生生的韵律,
在耳畔绽开一夏的清凉。

西瓜,是人们夏天必备的解暑神器。

咬上一口,甘甜的汁水在口腔中奏起旋律,细腻无渣的果肉配合着肆意起舞,就像初恋一样甜蜜

水果摊上的新鲜西瓜。

夏天吃西瓜真的很带劲,无论你是连啃带吸溜,还是用勺子挖着吃,那甘甜的果肉都会撩拨你的口水,一口下去,西瓜汁就顺着嘴角流了出来,别提有多甜了。

有了西瓜,夏日再热也可以幸福感爆棚。

捧着西瓜大快朵颐,汁水顺着小手肘淌成河,
是儿时最幸福的记忆。
图片来自非洲的“流浪者”

马克吐温曾说过,尝过西瓜你就知道天使吃什么了

如果世上真有天使,我猜他们估计会赏马克吐温俩嘴巴子,毕竟天使真是不老不死的话那他们肯定还记得5000年前西瓜那让人眼前一黑的味道。

以前的西瓜既不红,也不甜,甚至还是苦的,唯一亮点是富含水分,接近10斤的果肉中有高达92%的逆天含水量。

新科学家。网站和杂志刊登来自专业记者的科学新闻和长篇文章,涵盖科学、技术、健康和环境领域的发展。
以前的西瓜长这样??

西瓜是一种葫芦科的植物,老家在非洲

原始的西瓜是生长在沙漠地带的“游牧民族”,果实玲珑圆润,能够借助风力在沙漠中滚动,寻找水源。一遇到水,它就会停下来,瓜皮裂开放出种子,并生根发芽,接续后代。

直到现在,这种耐旱不耐湿的特性依然让西瓜在农业种植时,

需选择干燥的砂田,每次浇水也不能过多。

西瓜是非洲部落的移动水壶”。

在当时,苏丹人会瓜集中带回村里,找个阴凉的地方储存起来,这样到了旱季,能有点水兜底。这也让他们有了意外收获,他们发现吃完瓜后,剩下的瓜子烘烤后,壳会裂开里面的瓜子仁居然也挺好吃的。

这引起了他们北方邻居——古埃及人的注意,当古埃及的法老和贵族吃到瓜子后,立马被折服,这些瓜子还出现在距今3,000多年前帝王谷地底下图坦卡蒙墓中,足以证明他们的热爱。

古埃及壁画上与西瓜有关的图案记录。

嗑瓜子的人不是种西瓜的人,对于古埃及的劳苦大众来说,取完瓜子剩下的西瓜,有点食之发苦,弃之可惜。古埃及农民因此开始改良西瓜,所以这时候的西瓜开始有了点儿甜味儿,西瓜瓤也开始有了颜色

这一切又引起了更北方的古希腊人的注意。

在距今约2,500年前,在地中海上卖橄榄油的古希腊商贩开船抵达了埃及。几乎一瞬间,他们就被这里的大西瓜给迷住了这瓜里的水比自己船上存了几十天都长毛了的淡水好喝。

于是古希腊人就在古埃及人看傻子一样的目光中,往船舱里塞满了西瓜从此西瓜就成了地中海各路海上豪杰最钟爱的淡水储备

图片
西瓜曾被视作“天然罐装水”。

后来西瓜传遍了地中海沿岸所有地区。直到今天,地中海沿岸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西瓜产区之一,比如地中海东岸的土耳其,每年西瓜产量可达400多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生产了全世界70%西瓜的中国

是的,你没看错,年产400多万吨西瓜的土耳其仅居世界第二,世界西瓜产量第一大国中国一骑绝尘,在种瓜、吃瓜上,中国遥遥领先

图片

中国西瓜史

国不是西瓜的原产地,但却是闻名宇宙的种瓜、吃瓜大国。每年被中国人吃掉的西瓜有160多亿个,连起来可以绕地球100多圈

夏天,西瓜丰收时节。

那么西瓜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呢?

由于欧洲寒冷气候对来自非洲沙漠西瓜来说确实是难以逾越叹息之墙,所以西瓜除环游地中海之外的主线剧情就是向东传播恰好从新月沃地到伊朗高原,这些地方常常毗连沙漠与草原。

正所谓太阳越大瓜越贵,所以从距今2,000多年前开始,西瓜就成了丝绸之路上往来行商的移动水宝

图片西瓜西瓜,从西而来,是一个不远万里,一路东游的客人。

而瓜子也不断在沿途绿洲与沃土上发芽生根,让西瓜种植业一路撒丫子向东进发,先是传播到印度再到中亚地区花剌子模随后西瓜就进入到了我国新疆一带,并被当时统治此地的回鹘国广泛种植

后来,在距今约1,200年前,回鹘国连续发生多起亲臣亲国内乱,隔壁的契丹人就趁机把回鹘国的半壁江山连同自己原有的地盘一并资产重组了一下,建立起了辽国政权。在西征过程中,契丹人也是深刻感受到了西瓜能为沙漠中行军打仗带来多么巨大的便利,于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便亲自命人把西瓜籽和栽培技术带回老家推广,也就是现在我国的华北到东北一带

契丹人把西瓜播种在牛棚里,下种后再给地上铺一层牛粪。利用牛粪腐熟产生的热量搭配遮风挡雨的牛棚来抵御春寒。等瓜子发芽长成瓜苗时,气温也差不多已经变暖,就可以把这些瓜苗移栽到田野里去了。

图片

中国最早的“西瓜图”,在内蒙古辽代墓葬壁画上被发现。

(图中右下方餐盘盛放的西瓜)

直到五代时期,后晋被契丹人攻灭后这一种植方法被当时的俘虏,同州郃阳(今陕西合阳县)县令胡峤记录了在《陷虏记》中,这是中国关于“西瓜”一词的最早记载,直到这时西瓜才算是真正为汉人所知。

因西瓜种植技术未成熟,胡峤未携种而归。两百年后,南宋洪皓出使金国,见种植技术改进,遂将瓜种引回中原,在秦淮、江浙等地扩散

图片
西安东郊出土的唐代“三彩西瓜”,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

此后,勤劳的中国人民们走向了花式种瓜,花样吃瓜的全新道路。

元代时,西瓜品种进一步改良,当时已有重约30斤的巨型西瓜出产。明清时期,北京南部的大兴地区,已经有向皇室进贡的专门瓜园。清代康熙皇帝更是挑选出在北方改良过的优质西瓜籽,送往台湾种植,希望能利用台湾“四季皆春”的气候条件,在冬季也能够吃到“反季节”的西瓜

中国大西瓜。

图片

慈禧太后心尖儿的“瓜中翡翠”

慈禧太后更是将“吃瓜”进行到了极致,她对食材的挑剔近乎苛刻,要求每颗西瓜必须圆润如球,皮色青翠,敲之有声。更离谱的是,她只食瓜瓤中心指甲盖大小的“黄金甜芯”,其余或赏或弃,奢靡程度令人咋舌。

1900年外敌入侵改变了慈禧的“吃瓜史”,在西逃途中,颠沛流离,山珍海味化为泡影,唯独那口清甜解暑的西瓜盅,成了她心头挥之不去的执念。行至山西运城夏县,地方官员为讨太后欢心,遍寻当地名产,终觅得一种形似翡翠、瓤若玛瑙的“红尖瓜”。

夏县西瓜配上银珠更美。

这瓜生于夏县独特的沙质土壤中,昼夜温差大,糖分积淀尤为丰厚。官员切开一瓜,但见瓤红如血,沙而不散,汁水丰盈慈禧食毕竟露出久违笑意,连赞:“此瓜之味,胜京华十倍!”

夏县西瓜细腻的果肉,令人垂涎欲滴。
慈禧太后的偏爱让夏县西瓜走上了“御品”之路。回宫后,她下旨进贡“红尖瓜”,宫中以此为原料制作“西瓜盅”以供御用

从此夏县西瓜声名鹊起。后来,西瓜盅的做法从宫中流出,成为夏令时节的应季名菜,民国时期,京城老字号“仿膳饭庄”重推西瓜盅,必以夏县西瓜为材,食客趋之若鹜。

图片夏乐西瓜。

时至今日,夏县的夏乐西瓜更是成为广大消费者夏日首选,不仅因为这颗瓜自带“宫廷轻奢”滤镜,更是有这“三大理由”。

图片

口感封神:西瓜界的“米其林”体验

夏乐西瓜的瓤质堪称西瓜界的“天花板”——皮薄如纸,刀尖轻划即裂,露出玛瑙般红润的瓜瓤,肉眼可见的沙粒感是甜度爆表的象征。

中心甜芯含糖量高达13%以上,咬一口,汁水如蜜泉般涌入口中,沙瓤在齿间轻轻化开,甜而不齁,清爽直击天灵盖。这种“酥脆爆汁+绵密沙感”的双重口感,连水果店的高级西瓜都难以匹敌,堪称天然甜品。

不仅如此,夏乐西瓜糖度梯度还很小,从第一口到瓜皮的最后一口一样甜,自然成熟,不催熟。酥沙脆爽,甘甜透香,入口化渣,皮薄多汁,能找到小时候的味道。

夏乐西瓜——西瓜界的“天花板”。

图片

营养开挂:西瓜营养大满贯

夏乐西瓜是营养界的六边形战士通过科学种植技术,夏乐西瓜富含钙、镁、锌、硒等人体必需营养元素和维生素,硒含量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达每千克50.8微克,属于典型的富硒保健功能型农产品,能增强免疫力,抗氧化。

它是夏日补水神器,一颗西瓜含水量超90%,搭配天然果糖,快速补充夏日流失的电解质,比运动饮料更天然,在消暑同时滋养身体。

夏乐西瓜老少皆宜。

图片

品质保障: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透明”

作为消费者,在挑选西瓜时最担心的莫过于“开盲盒”般的品质风险——皮厚不甜、果肉绵软、甚至买到外地瓜仿冒的“李鬼”。但在夏乐西瓜面前,这些焦虑都被一一化解。

在超市看到夏乐西瓜,先别急着装袋,拿出手机扫一扫溯源二维码,屏幕上立刻跳出它的“档案”,来自夏县哪个乡镇、哪块瓜田,播种日期是什么时候、施肥次数、灌溉量、授粉方式,连哪天“晒了多久太阳”都有记录。采摘前的糖度、沙度检测数据,农残检测报告,比查进口食品的报关单还详细。

扫一扫就能查看夏乐西瓜“身份证”。

切开前的“验货”是夏县给消费者的品质承诺。2015年,夏县成立夏乐精品西瓜协会,用一套颠覆传统的品质保障体系,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夏乐西瓜还搭配了专业的品控大军,60多位验瓜师筛选优质西瓜,连瓜皮纹路都要符合标准,采摘前过“糖度+沙度+空心率”三道关,不达标瓜直接淘汰,确保每个瓜都“甜过初恋”。

图片每一颗夏县的夏乐西瓜“出厂前”都要经过严格检查。

如果买到了品质不好的瓜,售后服务也安排得明明白白。对不达标的瓜,由责任人按规定实行一赔三、一赔五等比例实行严格的售后服务,降低消费者的试错成本,让消费者“放心尝鲜”。

夏乐西瓜除了有标准,还有规模。在夏县,西瓜种植面积达4万亩,覆盖全县8个乡镇,年产40万吨西瓜,可以实现全年无断档供应。消费者从5月持续到深秋都能吃到“头茬瓜级”品质。

图片一颗颗夏乐西瓜打包好,准备发往各地。

从田间到舌尖,夏乐西瓜用全透明的品质保障体系,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每一颗西瓜都承载着夏县瓜农的匠心与承诺,成为消费者夏日里不可或缺的“甜蜜伙伴”。

图片

解锁夏乐西瓜的N种吃法

夏乐西瓜青翠如玉的绿瓜皮,瓜瓤红艳水灵,吃起来清凉甘甜,如嚼冰雪。让人看了就想搞一个尝尝。

想象这样一幅画面:整颗夏乐西瓜在冰桶中沉睡两小时,取出时表面凝着细密水珠。刀背轻敲,清脆声响后沿裂纹掰开,瞬间翡翠与玛瑙的色彩碰撞。双手捧瓜,不锈钢勺挖取中心最甜沙的“黄金三角区”,汁水飞溅的瞬间,沙沙的果肉在齿间化开,甜度直冲天灵盖却不齁腻。这种最原始的吃法,是对夏日最直接的致敬。

冰一冰更好吃。
若想将夏乐西瓜的清爽升级,不妨尝试将其榨成冰沙
500克无籽瓜肉,加入10片新鲜薄荷与半颗青柠汁,破壁机中一阵轰鸣,粉红的冰沙便流淌而出。杯壁贴上青柠片,倒入冰沙后撒薄荷叶碎,插入吸管时能看到分层渐变的粉色。薄荷的清凉、西瓜的甜润与青柠的微酸在舌尖交织,每一口都像在吹拂海风,是夏日消暑的绝佳饮品。若再淋上一勺希腊酸奶,撒些奇亚籽,口感与营养便更加丰富。
西瓜做成冰沙加上苏打水,打嗝都有西瓜甜甜的香气。

在夏县,西瓜的吃法可不止优雅精致的那些。当地百姓深谙西瓜的另一种打开方式——西瓜酱选取熟透的夏乐西瓜,挖出瓤肉去籽,与浸泡后的大豆混合。按比例撒上盐粒,搅拌均匀后装入陶坛,密封置于阴凉处。接下来的日子,便是交给时间的魔法。微生物在坛内悄然生长,西瓜的甜与大豆的鲜在发酵中交融,逐渐转化为一种独特的咸鲜风味。

挖一勺西瓜酱抹在馒头上,这是“家的味道”。

这个夏天,不妨用一颗夏乐西瓜,开启一场味觉与文化的双重旅行。毕竟,能同时满足“挑剔味蕾”“养生需求”“晒图欲望”的西瓜,才是真正的夏日顶流。

来山西夏县,吃夏乐西瓜!


(来源:村村播)

微信号中国果品流通协会

信息部|010-66095227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